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554538
原本以為這本輕薄短小的精裝書是工具性的教導大家如何清理囤積症父母的家
原來是作者透過書寫喪親的痛苦與父母和解
有多少人能自信的表示你認識自己的父母?他們的過往與歷史
其實我們很少能詢問(開不了口、沒時間、幹嘛講這個)
其實潛意識都是拒絕接受父母終有一天會離開我們
更甚者有的人與父母關係惡化,連互相說話都不願意,無從得知
作者用整理遺物的方式,追思父母大戰下辛苦的存活、養育子女。
某種程度上因為曾苦過,父母對作者來說是很摳、太過愛惜物品勝過女兒的。
也因為作者是獨生女,登時變成所有物品的合法繼承人
這與父母過身前態度差距甚大,作者不禁感到罪惡、荒謬等脫離現實感。
其中有一段「母親熱衷收集族譜,父親甚少聊到祖父母」呈現出同樣是面對大時代悲劇的兩人如何面對自己的過去,也許母親希望能呈現完整的族譜而努力,但父親除了祖母留下的一紙姓名跟首飾其他都沒有跟作者談到。那些家族秘密恐怕也跟著沉入地底了。
最後作者將東西分送給學生們,看著他們欣喜若狂的神情,認養物品而感到欣慰。
這句話從文中出現,給予我很深刻的印象。
我們還不到30歲,父母還會在我們生命中存在很久。
但終究生養我們的人會比我們早離開。
為人子女的我們務必要做好這類的心理準備,生命總是無常
也許與父母不經意地聊起過去跟未來是很好的開始。
這周就要回台北看阿爸阿木了~~~~~~~~~~~~
延伸閱讀:
了解父母曾做過的工作職業
https://www.facebook.com/WeekendWeekly/videos/1410015445708617/
為人子女的你還可以再看:當爸媽過了65歲,你一定要知道的醫療、長照、財務、法律知識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93133
作者用一個服務使用者的腳色寫出這本實用的工具書,建議大家一定要看看。
原本以為這本輕薄短小的精裝書是工具性的教導大家如何清理囤積症父母的家
原來是作者透過書寫喪親的痛苦與父母和解
未曾了解父母過_透過物品來追思
有多少人能自信的表示你認識自己的父母?他們的過往與歷史
其實我們很少能詢問(開不了口、沒時間、幹嘛講這個)
其實潛意識都是拒絕接受父母終有一天會離開我們
更甚者有的人與父母關係惡化,連互相說話都不願意,無從得知
作者用整理遺物的方式,追思父母大戰下辛苦的存活、養育子女。
某種程度上因為曾苦過,父母對作者來說是很摳、太過愛惜物品勝過女兒的。
也因為作者是獨生女,登時變成所有物品的合法繼承人
這與父母過身前態度差距甚大,作者不禁感到罪惡、荒謬等脫離現實感。
其中有一段「母親熱衷收集族譜,父親甚少聊到祖父母」呈現出同樣是面對大時代悲劇的兩人如何面對自己的過去,也許母親希望能呈現完整的族譜而努力,但父親除了祖母留下的一紙姓名跟首飾其他都沒有跟作者談到。那些家族秘密恐怕也跟著沉入地底了。
最後作者將東西分送給學生們,看著他們欣喜若狂的神情,認養物品而感到欣慰。
做好準備-我們每個人終將會成為孤兒
這句話從文中出現,給予我很深刻的印象。
我們還不到30歲,父母還會在我們生命中存在很久。
但終究生養我們的人會比我們早離開。
為人子女的我們務必要做好這類的心理準備,生命總是無常
也許與父母不經意地聊起過去跟未來是很好的開始。
這周就要回台北看阿爸阿木了~~~~~~~~~~~~
延伸閱讀:
了解父母曾做過的工作職業
https://www.facebook.com/WeekendWeekly/videos/1410015445708617/
為人子女的你還可以再看:當爸媽過了65歲,你一定要知道的醫療、長照、財務、法律知識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93133
作者用一個服務使用者的腳色寫出這本實用的工具書,建議大家一定要看看。
留言
張貼留言